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台北報導】

台灣近兩年文學改編電影最火紅的例子,當屬劉梓潔的《父後七日》、九把刀的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,兩位原著作者都跨行自己編劇並自己導演,以小成本搏得高票房。

過去黃春明、白先勇等前輩文學家的作品,因其經典地位與時代性,都曾被改編為電影過,但新作品的改編例子不多,遠不及歐美電影圈與文學的緊密結合。

為了替出版界尋找影視改編的出路,今年二月台北書展推動「華文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」,選出十七部台灣近年出版的華文作品,由作者或出版社代表提案介紹,邀請兩岸電影人參與洽談。三月書展基金會又率出版團參加「香港國際影視展」,吸引許多港台電影公司關注。

媒合平台運作至今,僅紀蔚然的《私家偵探》率先傳出捷報。不少出版社表示,雖然電影公司詢問熱烈,但普遍有成本太高、選角困難、題材是否能普及兩岸的種種考量,所以從洽談到真正定案「還有很長一段路」。不過出版社都很肯定這個平台的創舉,認為開啟了他們與兩岸電影界聯繫的管道,未來還有許多合作可能。

作品將被改編電影的洪茲盈認為,因台灣當代小說普遍故事性、戲劇張力不足,因此改編有難度,如她這次擔綱編劇,最大難處就是自己原著小說幾乎沒有對話,都是內心獨白,得用許多表情對話來填補,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這幾部改編例子,大多由作者自己任編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偶像劇滴劇場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