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震

  艋舺,位於臺北市萬華區,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街市,臺北市發展的起點。這裡廟宇林立,黑幫橫行,每一座廟口都有無數角頭勢力在背後暗潮洶湧。由鄰居、同學或朋友聚合而成的『角頭』,各自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,彼此界線劃分不清,有時走在一條小巷子,進去、出來就經過了兩個角頭的地盤。故事就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艋舺,戒嚴令的解除、外省幫派的興起、槍支開始泛濫,各方勢力重新洗牌,倫理與規範開始崩解。幾個只知義氣不問意義的年輕人,在這個屬於黑幫的戰國時代,交匯出殘酷而絢爛的青春挽歌。

  因為一個雞腿而加入『太子幫』的蚊子,在追問整天打打殺殺的生活z鴝雪N義何在時,得到的回答是:『意義是三小,我只知道義氣。』作為單親家庭出生的孩子,從小受盡欺負的蚊子在這裡找到從未擁有的歸屬感,好像『生命開始有了意義』。影片前半部分的漫畫式風格展現了黑幫生活中滑稽搞笑的一面:黑幫老大Geta帶著浴帽炒菜,蚊子因為買魷魚羹差點被打,更有『熱血高校』電玩遊戲般的百人幫派火拼。情節至此,不免令人心生狐疑,難道導演真的要以戲謔作為這部青春殘酷電影的基調?

  後半段影片故事的峰回路轉証明,《艋舺》不是青春喜劇版的臺灣《古惑仔》,而是用商業動作元素包裝的『華西街少年殺人事件』,偶像劇演員和商業炒作的表象之下,留存著的是導演的黑幫文藝情懷。

  『槍是下等人的武器』,『太子』志龍的父親Geta用幾近殉道的口吻教導這些孩子。作為父輩,Geta和Masa這些堅守傳統原則的臺灣本土黑道,因為義氣放棄與愛用槍的外省幫合作,終究逃不過時代的洪流,被拍倒在歷史的岸邊。大人們的世界開始撕裂之後,少年之間的手足情意也逐漸瓦解。影片以蚊子為敘事的主線,卻讓『和尚』成為劇中最具情感掙扎的人物,在兄弟情義和利益的糾葛中,和尚選擇了後者,換來的只有理想的幻滅與成長的陣痛。

  片中多次出現的櫻花意象,是整部影片最具浪漫色彩的段落:一次是白猴打架後吐出的牙血,一次是和尚被志龍砍中時,噴濺在空中的鮮血,在蚊子的眼中幻化成絢爛的櫻花;那一晚,蚊子的女友只能望著妓院蚊帳上的櫻花憧憬,可是她再也見不到蚊子。

  鈕承澤把《艋舺》定義為『青春動作片』,而非傳統觀念上的黑幫電影。這位曾經演過《風櫃來的人》、拍過偶像劇的導演,將過多文藝片和偶像劇的情節和對白帶入影片之中,義氣當頭之余,卻也過于販賣情感。這些缺點卻沒有成為《艋舺》成功的桎梏,在《海角七號》之後,《艋舺》再次吹起臺灣電影復興的號角,似乎在臺灣新電影的20年後,迎來一波新的臺灣電影浪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偶像劇滴劇場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